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韩愈的生平经历

59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以下是其生平经历的要点梳理:

一、早年经历

家庭背景

韩愈出生于北魏贵族后裔家庭,3岁丧父,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韩会曾任秘书郎,后因政治牵连贬官,家道中落。

求学与性格

7岁开始读书,13岁能文,师从独孤及、梁肃之等文学家,自幼关心政治,立志以文章济世。

二、科举与仕途生涯

科举挫折

贞元二年(786年)首次赴长安赶考,连考三次失败。期间曾目睹京兆尹李实谎报灾情,愤而上疏《论天旱人饥状》,反遭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初入仕途

元和元年(806年)获赦后,任江陵法曹参军。次年晋升为监察御史,但因直言敢谏,再次被贬至潮州刺史。

重要任职

-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潮州,期间参与平定淮西叛乱,任裴度行军司马。

- 宣武节度使任期内,推行古文教育,培养李翱、张籍等文学家。

三、思想与文学成就

古文运动倡导者

主张“文从字顺,务去陈言”,反对骈体文的浮华,主张恢复秦汉古文形式。其代表作《师说》《原道》等奠定古文理论基础。

哲学思想

提出“道统”观念,强调儒学正统性,反对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成为尊儒反佛的里程碑。

语言贡献

创造“落井下石”“动辄得咎”等成语,对后世语言发展影响深远。

四、晚年与逝世

元和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被贬阳山后,历官多种职,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因病去世于长安,享年五十七岁,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五、历史评价

韩愈以政治勇气和文学才华著称,其古文运动开启宋代散文新范式,被苏轼评为“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共同推动唐代文坛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