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评审规范是确保软件开发和评审过程规范、高效的重要标准。根据应用领域和行业要求,主要规范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通用软件评审规范
评审目的与原则 检验各阶段工作规范性与质量,判断是否满足技术及质量要求,为后续阶段提供决策依据。
评审阶段划分
通常包括系统分析设计、需求分析、设计实现、编码测试、系统测试、验收等阶段,部分规范细化为单元测试、配置项测试、集成测试等子阶段。
组织与实施
- 内部评审: 由开发团队自行组织,侧重技术细节和代码质量; - 外部评审
二、行业专项评审规范
医疗器械软件 需符合《第二类医疗器械独立软件技术审评规范》,重点关注数据安全、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实现合规性等。
会计核算软件
由财政部发布的评审规则规范,涵盖功能完整性、数据准确性、系统稳定性等要求。
嵌入式软件
强调硬件与软件的协同设计,需通过专用评审要素表检查设计合理性、测试覆盖度等。
三、评审核心要素
功能与性能
需满足规格说明书中的功能需求,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需达标。
安全性
包括数据加密、用户权限控制、漏洞防护等,需通过专项审查。
易用性
界面设计简洁、操作流程合理,需提供用户手册和培训材料。
文档与追溯性
设计文档完整,需求变更记录清晰,测试结果可验证设计目标。
四、评审实施建议
分层次与分阶段评审: 先整体后细节,分模块验证; 专业评审团队
工具辅助:使用需求分析检查单、设计评审矩阵等工具提高效率。
以上规范可根据具体项目需求选择适用标准,建议结合行业监管要求与组织内部流程进行定制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