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心”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在情感上无法接受或割舍某种行为或情境,通常与同情、怜悯、内疚等情绪相关。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情感上的不忍 指因同情、怜悯等情感无法狠下心来做某事,例如不忍心伤害他人、动物或放弃某种机会。
道德或良知的约束
当行为与道德观念冲突时产生的心理挣扎,如目睹他人困境却无法提供帮助。
二、用法与语境
负面情感驱动
多用于描述因感性因素(如对弱者的同情)而产生的犹豫或拒绝,例如:
- 看到流浪动物挨饿不忍心丢弃食物
- 听到他人悲惨经历不忍心置之不理。
与“善良”的区别
- 不忍心: 特指因情感波动而无法行动的消极表现(如不忍心催促病患); - 善良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同情、怜悯、舍不得、于心不忍;
反义词:狠心、残忍、冷酷、无情。
四、例句解析
正面例句:看到孩子受冻,母亲不忍心不管;
负面例句:面对错误行为,他因不忍心责骂而纵容。
综上,“不忍心”主要体现情感与道德的冲突,既包含对弱者的同情,也反映个人价值观对行为的制约。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积极的情感表达还是消极的逃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