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律的古诗词,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结合不同主题和表现形式进行整理:
一、 勤俭持家类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通过历史兴衰,强调勤俭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朱熹《简朴诗》
“葱汤麦饭两相宜,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饮时。”
以质朴语言倡导简朴生活,反对奢侈浪费。
二、 品德修养类
周敦颐《爱莲说》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以莲花喻指高洁品格,强调在污浊环境中保持本心。
《论语·雍也》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提出君子应注重行动与谨慎态度的修养观。
三、 自我约束类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以石灰经历风霜仍保持形态,比喻坚守原则的自律精神。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简短箴言,强调行为准则的积累效应。
四、 知行合一类
徐九经《与刘伯宗绝交诗》
“贪饕嗜欲,臭腐是食,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批判贪欲,倡导以道德自律替代物质追求。
袁子《正书政略》
“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
强调名分与品德的统一,反对虚伪行为。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视角诠释自律内涵,既有对物质与精神满足的辩证思考,也包含具体行为规范的劝诫,共同构成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