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只许官兵放火

59

“只许官兵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一句成语,源于北宋时期田登任郡守时的荒诞事件,现多用于形容权力滥用与民生受压的社会现象。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典故来源

人物背景

北宋时期,田登任某郡太守,因名字中含“登”字,触犯其讳,故严令百姓不得在言语中使用与“登”同音的“灯”字,否则将受罚。

事件经过

元宵节本为民间放灯习俗,田登为避讳,将“放灯”改为“放火”,并贴出告示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此言一出,引发百姓误解,以为官府要纵火,导致民众惊慌失措,纷纷逃离。

二、成语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

仅允许官方(官兵)进行放火行为,禁止百姓点灯。

- 引申义:比喻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而普通民众的合法权利却受到严格限制。

核心矛盾

该成语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本位”与“民本位”的根本对立,官权凌驾于民意之上,形成“有权者任意,无权者无权”的权力结构。

三、历史与文化意义

社会批判

该典故成为封建专制的典型缩影,反映了长达数千年的“官民矛盾”难以通过制度根本解决。

语言演变

“点灯”作为日常行为,在此事件中被强制替换为“放火”,体现了语言与权力结构的关联性。

四、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独断专行 、恃权欺民

反义词:民权至上 公正平等 。

综上,该成语不仅是历史事件的产物,更成为批判权力滥用、呼唤社会公平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