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尽言,死待来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书不尽言”指书信中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意思,常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有未尽之言需后续补充。
深层含义
强调语言的局限性,任何文字都无法完全传递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需通过后续沟通进一步阐释。
二、出处与背景
典籍来源
该成语出自《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原指书面语言难以完全表达思想,后演变为书信结尾的常用语。
文学运用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中,曹操以此语回应袁绍,表达对书信内容未尽事宜需待后续沟通的期待。
三、结构与用法
结构: 主谓式,可作谓语或分句,多用于书信结尾。 示例
“此事关系重大,书不尽言,死待来命。”(表达有未尽之事需后续说明)。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书不尽意(如“情深意切,书不尽意”)。
反义词:言无不尽(如“他言无不尽,无所隐瞒”)。
五、英文翻译
直译为:*There is more to say but cannot be written.*
意译为:*Words fall short of what I wish to convey.*
综上,该成语通过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沟通的局限性,既是对文字表达的谦逊认知,也蕴含了对未来交流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