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中含“德”字的句子,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先秦至汉代
1.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瑟,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虽未直接用“德”字,但“示我周行”隐含道德教化之意)
2. 《楚辞·九章·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以天问形式探讨道德与生命的关系)
3.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弘乎?死而后已。”(虽未用“德”字,但“仁”与“德”密切相关)
二、魏晋南北朝
1. 曹植《薤露》:“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以虫兽知善喻士人应有道德)
2. 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隐含归隐者品德高洁)
3. 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故列叙时人述异事,亦欲以究其理,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今,亦将有感于斯文。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名句出自《金缕曲·拟古决绝词柬友》,以“德也狂生耳”闻名)
三、唐宋及以后
1. 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轗轲,名垂万古知何用。”(赞颂道德高尚者)
2. 苏轼《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其一》:“坐知四海蒙膏泽,沐浴君王德似兰。”(以兰花喻颂帝王恩德)
3. 纳兰容若《谷风·德音莫违》:“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表达对道德准则的坚守)
4.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虽未直接用“德”字,但其诗常蕴含改革者的道德担当)
四、其他经典
《论语》中“仁者爱人”“君子喻于义”等思想,虽未用“德”字,但构成儒家道德体系核心
《孟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隐含道德试炼之意
注:部分诗句存在多个版本或作者争议,此处仅列较广泛认可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