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教育家
孔子 - 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培养颜回、子路等贤能之士,整理修订《诗》《书》等典籍。
- 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影响中国及世界文化。
老子
- 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兼爱非攻”,《道德经》全球发行量最大,与庄子并称“老庄”。
墨子
- 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创立《墨子》,是唯一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孟子
- 儒家重要代表,主张“性善论”,著有《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荀子
- 儒家思想家,提出“性恶论”,强调后天教化,著有《荀子》。
朱熹
- 理学集大成者,主张“格物致知”,对中国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影响深远。
二、近代教育家
蔡元培
-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改革北京大学为学术自由中心,推动新文化运动。
陶行知
- 创立“生活即教育”理论,主张教育与生活结合,推动平民教育,培养社会活动家。
张之洞
- 清末洋务派代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推动教育现代化和警察制度改革。
严复
- 译介《天演论》,主张变法图强,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影响显著。
三、现代教育家
陈独秀
- 新文化运动领袖,主张民主与科学教育,创办《新青年》杂志。
梁启超
- 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变法教育,著有《少年中国说》。
蔡元培(现代)
- 除上述贡献外,还倡导“五育并举”,改革大学课程体系。
四、其他重要人物
张伯苓: 现代职业教育先驱,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多所职业学校。 雷沛鸿
以上人物按历史时期分门别类,涵盖教育思想、制度改革及实践创新等方面,共同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