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法理学格言,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法的核心地位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所言,强调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如同万事的仪表。
"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慎到《慎子佚文》指出,法律源于人心且符合人间实际,而非凭空产生。
二、法律与治理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商鞅强调,法律若无法执行,问题出在统治者而非法律本身。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王符《潜夫论·考绩》提出,政令需严格执行,宪法禁令必须遵守。
三、法律价值
"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
孟子认为,法律应体现善良与公正,引导人们自我完善。
"法律真正的目的,在于诱导人们求德行"
阿奎那(意)指出,法律应通过规范行为间接促进道德提升。
四、法律实施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强调,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否则再好的法律也形同虚设。
"疑罪从无,疑刑从轻"
体现古代司法理念,避免错判,保障公正。
这些格言反映了古代法学家对法律本质、功能及实施路径的深刻思考,既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又注重其人文关怀与社会教化作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