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夫当关”成语的辨析,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结构
拼音:yī fū dāng guān
结构:主谓式成语,含比喻义
近义词: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独当一面
反义词:四面楚歌、众叛亲离
二、核心含义与出处
核心含义: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常用于军事或地理描述。
经典出处:
《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忠州左右乌、竹两岭,羊肠绕曲,有‘一夫当关’之险。”
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常见误区
成语长度
部分资料误称其为六字成语,实际为四字成语。正确写法应为“一夫当关”,而非“一夫当关之勇”。
常见搭配错误
需注意与“匹夫之勇”的区别:
- “一夫当关”强调地势险要,如“山川险阻,一夫当关”;
- “匹夫之勇”指个人勇敢,如“他虽是匹夫之勇,但缺乏战略眼光”。
四、使用建议
作定语或分句使用,如“此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避免与“匹夫之勇”混淆,根据语境选择合适表达。
综上,“一夫当关”是四字成语,出自《明史》,与“万夫莫开”构成固定搭配,形容地势险要或英勇无畏,需注意与“匹夫之勇”的区别。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