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国庆节的来历教案及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感受国庆节的气氛,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让幼儿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初步了解国庆节来历。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祝福。
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在教室内与幼儿一同布置庆国庆的喜庆场面,如悬挂国旗、天安门等象征性图案。
视频资料:《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以及欢度国庆的图片。
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音乐:国庆节相关歌曲音频,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国旗 国旗真美丽》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以谈话的形式请幼儿们谈谈这段时间电视上播放的节目内容,依次导入主题活动。
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
观看开国大典的图片和录象带,在幼儿们讨论及教师的讲述下知道“国庆节”的名称和来历。
出示天安门的图片,让幼儿们观察它的颜色和形状,及其结构特征。
发给幼儿们纸和笔,来进行绘画,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添画。
结束部分:
把幼儿们的画来进行讲评,并挂在绘画角上。
活动反思
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初步了解了国庆节的来历和意义,感受到了节日的欢快气氛。
幼儿们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优点: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知识讲解,又有艺术创造和游戏互动,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使抽象的国庆节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游戏互动环节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爱国情感。
不足:
部分幼儿在观看视频和讨论环节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在后续活动中加强引导和激励。
手工制作环节部分幼儿动手能力有限,教师应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活动时间有限,部分幼儿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改进建议:
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适当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提供更多的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逐步完成作品。
可以提前规划好活动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避免出现时间紧张的情况。
通过本次国庆节主题活动,幼儿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初步了解了国庆节的来历和意义,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教师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成长和进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