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君子待人以诚出处

59

“君子待人以诚”出自《孟子·离娄上》,具体原文为:

>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解析:

核心思想

孟子认为“诚”是自然规律(天之道),而人类社会遵循“思诚”(即实践诚)的道德法则。诚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桥梁。

“诚”的内涵

- 个人修养:

指内心真诚、言行一致,如“反身不诚,不悦于亲”(不反省自身不真诚,就无法赢得亲人信任)。

- 社会价值:通过真诚待人,可实现“成物”(即成就事物、促进社会和谐),如“以诚待人,则人思竭忠”(以真诚待人,他人会尽力效忠)。

历史典故

明代陈沂《畜德录》中记载,南京国子监祭酒章公懋因学生谎称能独力完成薪事而谎报,后知错后立即道歉,体现了“君子待人以诚”的实践意义。

总结

“君子待人以诚”不仅是个人品德的道德要求,更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通过真诚待人,既能实现自我修养,也能促进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