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离骚》- 屈原(战国)
中国最长的抒情诗,以香草美人比喻政治理想,开创浪漫主义文学传统,被《史记》评为“楚辞之祖”。
二、 《蜀道难》- 李白(唐)
以夸张手法描绘蜀道艰险,被誉为“诗仙”的代表作,展现盛唐气象与浪漫主义风格。
三、 《将进酒》- 李白(唐)
突破格律限制的狂放诗,表达对人生与自由的追求,被《史记》称为“诗仙狂歌”。
四、 《登高》- 杜甫(唐)
“七律第一”的典范,通过秋日长安景象抒发家国情怀,被誉为“诗史丰碑”。
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
以月夜为背景,融合哲思与抒情,开创宋词新境界,被《人民日报》评为“千古绝唱”。
六、 《春望》- 杜甫(唐)
五律压卷之作,通过长安破败展现战乱哀思,被方回评为“第一等好诗”。
七、 《锦瑟》- 李商隐(唐)
以意象迷宫重构抒情,开创象征主义诗歌,主旨众说纷纭。
八、 《江南春》- 杜牧(唐)
七言绝句代表,描绘江南春景与历史沧桑,被《全唐诗》列为“七律名篇”。
九、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南唐)
以春花秋月寄寓亡国之痛,成为婉约词巅峰,被《人间词话》推崇为“李后主绝命词”。
十、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
通过草的枯荣表达人生哲理,开创新乐府运动,被《全唐诗》列为“古诗十九首”之一。
说明:
评选标准:
综合文学史地位、艺术成就及文化影响力,杜甫、李白、苏轼等名家作品占据重要地位。
版本差异:
部分作品如《蜀道难》节选与全篇同名,此处以完整篇幅为准。
争议作品:
如《锦瑟》的主旨仍存争议,但因其艺术成就普遍认可而入选。
如需更详细的背景分析或具体诗篇解读,可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