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中窥豹”这一成语,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成语含义
“管中窥豹”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后由此总结为成语“管中窥豹”。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管窥蠡测、管中窥日、坐井观天
反义词: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一览无遗
四、使用示例
文学引用 唐·韦庄《又玄集序》:“故知颌下采珠,难求十斛;管中窥豹,但取一斑。”
唐·归仁《悼罗隐》:“管中窥豹我犹在,海上钓鳌君也沉。”
现代应用
例句:
- 这份报告只是管中窥豹,需结合整体情况分析;
- 通过局部现象推测整体趋势,犹如管中窥豹,不可妄下结论。
五、结构解析
主谓宾结构:
“管中”(名词)+“窥豹”(动宾结构),其中“管中”是手段,“窥豹”是目的。
六、相关成语辨析
需注意与“管鲍之交”等含“管”字的成语区分,后者指深厚的友情。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典籍及成语词典,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