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喻
明喻 通过“像”“仿佛”等喻词明确指出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 *示例*:海洋上卷起的雪浪“就像”裂开的棉花田,形象地描绘了雪浪的动态美。
暗喻
本体与喻体直接关联,省略喻词(如“是”“成”)。 *示例*:十个被血泡起的手指“成了”大熊掌,通过夸张手法突出手指的变形。
借喻
以喻体直接替代本体,本体不出现。 *示例*:用“森林”代指树木,突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思想、情感或行为,增强表达的生动性。*示例*:波浪“歌唱”“舞蹈”,赋予自然现象以生命力。
三、排比
通过句式整齐、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增强语势和节奏感。*示例*:
明确表达:山川河流草木丛生,风起云涌日月星辰运行,宇宙浩瀚无垠。 - 暗含哲理:生命如长河奔涌,时光似飞鸟掠过,唯有爱永恒不朽。*作用*:突出情感(如激昂、沉思)或强调特点(如力量、秩序)。
四、夸张
通过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特征,强化表达效果。*示例*:
积极:他的笑声震耳欲聋,仿佛能穿透云层。 - 消极: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作用*:突出情感(如喜悦、悲怆)或强调特点(如短暂、永恒)。
五、对偶
句式对称、字数相等,具有音韵和谐的美感。*示例*:
传统对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现代对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用*:增强语言节奏,突出情感(如思念、壮阔)。
六、反复
通过重复相同词语或句子,强化记忆和情感表达。*示例*:
短句重复:走!走!走!
句子重复:他跑啊跑啊,仿佛与风共舞。*作用*:突出动作或情感(如急迫、兴奋)。
七、反问
以问句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增强说服力。*示例*:
肯定: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吗?
否定:这世上还有比真诚更珍贵的东西吗?
*作用*:引导思考,强化语气(如质疑、赞叹)。
八、设问
自问自答,激发读者兴趣。*示例*:
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回答:或许是在于体验过程,而非结果本身。*作用*:引发共鸣,深化主题。
赏析步骤总结
识别手法: 判断句子是否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注意区分明喻、暗喻等类型。2. 分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