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绰号种类繁多,既有赞誉之词,也有侮辱性称呼,反映了人物性格和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下为综合整理:
一、赞誉性绰号
卧龙- 诸葛亮,因隐居卧龙岗而得名,象征深藏若虚的智慧。
凤雏- 庞统,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代表超凡的谋略。
常胜将军- 赵云,因屡战屡胜的战绩得名。
小霸王- 孙策,年少时展现的霸气与军事才能。
虎痴- 许褚(许诸),形容其勇猛无畏的性格。
锦衣将军- 马超,因身着锦绣战袍而得名。
吴下阿蒙- 吕蒙,指其隐居后突然展现的军事才能。
幼麟- 姜维,象征吉祥与天赋。
二、侮辱性绰号
三姓家奴- 吕布,因反复易主而得名,含强烈贬义。
赘阉遗丑- 曹操,袁绍谋士陈琳在檄文中所写,讽刺其宦官出身。
诸葛村夫- 曹操,因轻视诸葛亮而自嘲,后东吴周瑜也以此称之。
大耳贼- 刘备,张飞对其的蔑称,因其相貌特征。
白脸贼- 曹操,戏曲脸谱中代表奸臣的形象。
三、其他特色绰号
冢虎- 司马懿,象征其如猛虎般与诸葛亮斗智斗勇。
飞将- 吕布,《三国志》记载其武艺超群。
黄须儿- 曹彰,因黄胡须特征得名。
四、总结
这些绰号通过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人物的核心特征,既有历史事件(如“卧龙”对应隐居事迹),也有性格特征(如“虎痴”形容勇猛)。部分绰号如“三姓家奴”虽为骂称,但已成为三国文化中广为人知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