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在论述国家责任与个人义务时提出的名言。其完整表述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家国,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这段话强调了在国家面临危难时,每个公民都有义务挺身而出,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需要说明的是:
1. 该句并非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而是《孟子》中的原话;
2. 后世将“国有难,召必回”与“战必胜”结合使用,成为激励军人和公民的座右铭,但原文中“战必胜”是独立表述,强调战斗必胜的信念;
3. 退伍军人“召必回”是现代对原句的延伸解读,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兵员动员的法治精神。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