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担当的排比诗句,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古代诗词中的担当情怀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以飘絮喻国家命运,展现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担当精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通过地名反衬孤独,体现其坚守气节的担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以磅礴气势表达为国捐躯的信念。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展现壮志未酬的激昂情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以简短语句彰显英雄气概。
"但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陆游《示儿》体现视死如归的爱国担当。
二、近现代名言中的担当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以对比手法表达对国民责任的担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展现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的担当。
三、现代语录中的担当理念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陈独秀《杂诗》以树木成长比喻人需经世济民的担当。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顾炎武《日知录》强调个人虽力量有限,但责任重大。
这些诗句和名言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担当的内涵:既有文天祥的生死观,也有鲁迅的奉献精神,再到现代对责任与担当的理性诠释。排比句式更强化了责任与担当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