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问到底”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种歇后语,具体分析如下:
一、作为成语的属性
定义与出处 该短语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拙轩颂》,原句为“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后演变为“打破沙锅问到底”。成语本义指砂锅破裂后裂纹贯穿底部,引申为追根究底、追本溯源。
结构与用法
- 结构: 主谓宾结构,其中“打破沙锅”是状中结构,“问到底”是动宾结构。 - 用法
二、作为歇后语的属性
完整形式 歇后语完整形式为“打破沙锅——问(纹)到底”,其中“纹”与“问”谐音,利用谐音达到双关效果。
核心特点
- 语言形式: 由谜面(前半部分)和谜底(后半部分)组成,后半部分才是真意。 - 文化内涵
三、总结
该短语兼具成语的规范性和歇后语的趣味性,实际使用中可灵活切换语境。若需强调追根究底的行为,可用成语;若侧重语言游戏或形象表达,则可用歇后语。例如:
成语:小明在研究中打破沙锅问到底,终于找到答案。
歇后语:打破沙锅——问到底,形容小虎对蚂蚁迁徙现象好奇不已。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