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主要传说与屈原紧密相关,以下是核心传说的简洁表述:
屈原投江说
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直言进谏被流放,后因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悲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为防止鱼虾啃食其身,划龙舟打捞并投粽子于江中,逐渐形成端午节的核心习俗。
曹娥祭父说
东汉时期,孝女曹娥为寻找溺亡父亲,沿江号哭17天,于五月五日投江。后抱出父尸,成为端午节纪念孝道的传说。
百越图腾说
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百越族崇拜龙图腾,以独木舟竞渡和投食祭品(类似粽子)祭祀龙神。东汉后,随着文化融合,这一习俗传播至中原地区,与屈原纪念活动结合,形成更广泛的端午节文化。
补充说明
端午节还包含驱邪避疫的习俗,如挂艾草、饮雄黄酒等,但屈原传说仍是主流文化内涵。端午节的形成是历史演变的结果,既包含个体英雄事迹,也融合了民族图腾信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