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四风”是指针对中国共产党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治理行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形式主义
核心表现
追求表面形式、忽视实际效果,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导致工作流于形式、资源浪费。例如:
- 文山会海、过度留痕、以文件落实文件等官僚作风;
- 过度追求GDP、政绩工程等脱离实际的决策。
危害
严重消耗公共资源,降低行政效率,削弱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二、官僚主义
核心表现
办事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缺乏服务意识,对群众需求反应迟钝,甚至滥用职权。例如:
- 推诿责任、敷衍塞责;
- 权益寻租、以权谋私。
危害
导致群众办事难、满意度低,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三、享乐主义
核心表现
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追求个人享乐。例如:
- 基层干部奢侈浪费、生活奢靡;
- 企业高管违规消费、特权行为。
危害
侵蚀公共资源,阻碍社会进步,影响干部队伍形象。
四、奢靡之风
核心表现
条件优越却铺张浪费,追求物质享受,形式主义与享乐主义交织。例如:
- 豪华公务接待、超标准配备;
- 公共资源私用、浪费现象严重。
危害
消耗国家财政,引发社会不满,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补充说明
整治“四风”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从思想根源上解决作风问题。中央八项规定及其配套措施是反“四风”的重要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