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中华民族传统启蒙读物,儿童版内容经过简化与韵律化处理,便于儿童诵读和理解。以下是儿童版全文及注释:
一、开篇经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来本性善良,但因后天环境不同,习性会形成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若不加以教育,善良本性会改变;教育需专注且持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为孩子选择良好环境,若不学习则断织机。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以仁义教育子女,五子皆成贤能。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父母若不教育是过错,教师若不严格是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孩子不学习不合适,年幼不学老来后悔。 二、品德与行为规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需雕琢才能成器,人需学习才能明辨是非。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孩子年少时应亲近师长、朋友,学习礼仪规范。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香九龄幼时已懂孝道,融四岁学会谦让。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首先要孝敬父母,其次是学习见闻与知识。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数学启蒙从基础开始,逐步递进。 三、自然与人文知识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宇宙包含天、地、人;自然现象包含日月星辰。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伦理道德以君臣、父子为核心。 春夏秋冬,此四时;东南西北,此四方。
四季更替与方位对应。 水火木金土,此五行;仁义礼智信,此五常。
五行学说与五常道德构成伦理基础。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
农业与畜牧业的基础知识。 四、传统教育理念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家庭伦理以孝为核心,兄弟姐妹需友爱互助。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社会秩序需遵循长幼尊卑、朋友互助原则。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十种基本道德需传承,需按顺序教育。 附:经典出处与教育意义
《三字经》自南宋流传至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儿童道德教育经典。其通过三字韵文、历史故事、生活案例,将伦理、知识、自然融为一体,帮助儿童建立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诵读建议:可搭配传统音乐或童声合唱,帮助儿童感受韵律与节奏,增强记忆与兴趣。家长可引导孩子理解故事内涵,逐步深化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