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刘禹锡的人生经历?

59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是唐代中晚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改革家。以下是其人生经历的简要概述:

一、早年生活与教育

籍贯与家族背景

刘禹锡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祖籍洛阳,家族世代儒学传承。其父刘绪曾任江南官职,他少年时期在江南度过,后随父亲迁洛阳。

才华初显

19岁游学长安,21岁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宏词科,成为“刘柳”。其诗作《乌衣巷》等已显深邃意境。

二、政治生涯与革新活动

参与永贞革新

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后,刘禹锡加入王叔文集团参与永贞革新,主张削藩、整顿朝纲。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朗州司马。

长期贬谪与政治挫折

元和十年(815年)召回长安,因赋诗讽刺朝政再贬连州刺史,前后共历20余年。期间创作《汉寿城春望》《竹枝词》等名作。

三、文学成就与影响

诗风特点

刘禹锡诗风刚毅豪迈,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代表作包括《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等。白居易称其诗“有神物护持”,推为“诗豪”。

哲学思想

晚年著有《天论》等哲学著作,提出“天人合一”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四、晚年生活与逝世

官职与流放

宣和元年(819年)迁太子宾客,后因参与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播州刺史。后得裴度、柳宗元等援引,改为连州刺史。会昌二年(842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身后评价

刘禹锡与柳宗元、白居易并称“刘柳”“刘白”,其文学与哲学成就对唐代及后世影响深远。

五、重要作品与纪念

《汉寿城春望》:

被贬朗州期间所作,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竹枝词》:开创民间文学新形式,广为流传。

三贤堂:与韦应物、白居易共同建立,纪念苏州刺史任期间政绩。

刘禹锡以坚韧品格和卓越才华,在文学与政治领域均留下深刻印记,其作品至今仍被传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