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生平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诗词风格也随时代变化而演变。
一、生平概述
早期生活(北宋末年) - 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著名学者,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擅长诗词、书画与金石。 - 早期生活优裕,婚姻幸福,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中期流亡(南宋初年)
- 金兵入中原后,随赵明诚南迁,生活陷入困境,赵明诚病逝后,她独自承担起家庭与创作的重任。 - 此期词作多表达孤寂感、对故居的思念及对中原故土的眷恋。
晚期境遇(南宋中后期)
- 继续漂泊南方,晚年生活清贫,但词作仍保持较高水准,部分篇章融入感时咏史内容。
二、各时期诗词代表
前期:悠闲生活与爱情主题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描写少女游赏荷塘的欢乐场景,语言清新自然,是李清照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作品之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通过赏花饮酒的细节,委婉表达对春光流逝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名篇”。- 《点绛唇·蹴罢秋千》
记录少女初见情人的羞涩心境,以细腻笔触展现青春少女的纯真。 中期:身世感伤与故居怀念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表达相思之苦,意境深远,成为婉约词的经典之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
深刻反映晚年孤寂心境,语言沉郁,被《史记》列为“悲壮词”。 后期:悲怆追思与历史感
《夏日绝句》
以磅礴气势赞颂项羽,展现其爱国情怀,与前期婉约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武陵春·春晚》
通过残花意象,隐喻自身命运,悲怆中透出坚强。 三、艺术特色与影响
形式创新: 李清照善用白描手法,打破传统婉约词叙事模式,语言更接近口语,情感表达更直接。- 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