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他出生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在襄阳隆中隐居。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并夺取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诸葛亮攻取益州,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但多以粮尽无功。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和《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称为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与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形象相比,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同样具有智谋和功绩,但并没有小说中所描绘的那么神化。在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在刘备时期起初只是后勤主管,后来才逐渐展现出其政治和军事才能,成为蜀汉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