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至,一往而深”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文学表达,出自明代汤显祖《牡丹亭》题记,原句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字面与核心含义
“情不知所起”:
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萌生,难以追溯其起源。
“一往而深”:
情感一旦产生便愈发浓烈,具有不可抑制的深度和持久性。
整体意境:
表达了对情感纯粹而强大的力量,甚至能超越生死界限的赞叹。
二、出处与背景
该句为《牡丹亭》题记中的开篇语,奠定了全剧对爱情超越生死的哲学思考。
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汤显祖借这句话展现了“还魂记”式的生死相恋主题。
三、文学地位与影响
与“一往情深”(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黛玉的情感)并称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爱情的经典表述。
开创了以“情”为核心驱动力量的戏剧范式,对后世戏曲、文学及影视作品影响深远。
四、现代解读与延伸
情感纯粹性:强调真情的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追求。
生死观升华:通过“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极端表述,凸显情感对个体存在的超越性意义。
综上,这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情感的神秘力量与永恒价值,成为中国文化中情感美学的重要代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