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是谁的名言?

59

关于“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的出处及含义,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名言出处

原句来源

这句话最初出自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女士对子女的教导:“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张克群通过这句话培养了高晓松的文学素养和人生观。

高晓松的延伸

高晓松在《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中引用了母亲的话,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 这一表述进一步扩大了原句的意境。

二、核心含义

字面与引申

- “眼前的苟且”:

指代现实中的琐碎、困境与物质层面的局限。

- “诗和远方”:象征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包括精神追求、梦想探索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哲学内涵

- 强调在物质基础之上,精神世界的富足同样重要;

- 提倡“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与“诗与远方”相结合的生活态度。

三、相关争议与思考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曾对“诗和远方”表达质疑,认为其可能误导年轻人过度追求虚幻理想,而忽视现实责任。这一观点引发关于理想主义与实干精神的讨论。但结合罗曼·罗兰的“真正的英雄主义”(“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更全面的解读应是在务实中保持对美好的追求。

综上,该句通过母训与艺术表达的结合,成为激励人们平衡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