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地区的六大特点可综合归纳如下:
一、 地域辽阔,人口稀少
民族地区覆盖我国西部及边疆地带,包括高原、山区、牧区等,总面积占全国64%,但人口仅占全国8.41%,人口密度普遍低于118人/平方公里。
二、 资源丰富,物产多样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占全国51%、草原面积94%、水能蕴藏量52.5%,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生态资源:
拥有独特的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但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三、 文化多样,特色鲜明
民族特色:各民族保留传统语言、服饰、习俗,如藏族的歌舞、蒙古族的马术、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等。
法律保障:少数民族享有法律自治权,能自主管理内部事务。
四、 生态敏感,保护优先
自然灾害:地震、洪涝、沙尘暴等频发,生态环保形势严峻。
生态屏障: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五、 发展不平衡,任务艰巨
经济差异:整体经济水平较低,且区域发展不均衡,部分县仍为贫困县。
基础设施:水电路气等公共服务相对薄弱,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亟待提升。
六、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居住模式:少数民族与汉族交错杂居,如新疆、云南等地存在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现象。
补充说明
中央政府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战略,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但民族地区发展仍面临人才短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