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入云端”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高峻挺拔,好像插入云层之中。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义:通过“耸”(高耸、直立)与“入云端”(直入云霄)的结合,形成夸张的视觉意象,突出高度的雄伟感。
近义词:直插云霄、高耸云霄。
二、出处与背景
文学出处:该成语出自宋代陈岩的《云外峰》诗:“耸入云端一壁青,地高转步即天京。有人著屐冲云去,但见云从脚下生。” 诗中通过“耸入云端”描绘云外峰的险峻与高远。
结构特点:属于动宾式成语,可作谓语或定语,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观或人文建筑。
三、用法示例
自然景观 “那座山高耸入云,好似一条腾飞的龙。”
“双子塔高耸入云,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
人文建筑
“窗外高耸入云的大厦挡住了我的视线。”
“尖峰岭耸入云霄,十分壮观。”
四、相关近义词辨析
高耸入云:
与“耸入云端”几乎同义,但“高耸”更强调垂直高度,“入云端”侧重视觉冲击。
直插云霄:强调直接插入云层,常用于描述山峰或塔楼的险峻。
五、总结
“耸入云端”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雄伟气势,是汉语中表达高度极限的典型成语。其文学价值在于以简洁语言传递宏大场景,被广泛用于诗词、散文及现代文学创作中。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