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子吟》——孟郊(唐代)
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解析:通过“密密缝衣”和“意恐迟迟归”的细节,生动展现了母亲对游子的牵挂与不舍,成为母女情深的千古名喻。
二、《墨萱图·其一》——王冕(元代)
原文: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译文:
金秋时节萱草盛开,北堂下铺就绿荫。- 南风轻拂,似在诉说游子的辛劳。- 慈母倚门盼望,远行之子路途艰险。 解析:此诗以萱草为线索,通过“倚门情”和“愧听慧鸟语”的意象,深刻表达母亲对游子的思念与愧疚,情感细腻且意境深远。
其他相关作品
白居易《长恨歌》: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达母女般的深情。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虽未直接写母女,但“此恨不关风与月”隐含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以上作品均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传颂母女情深的经典诗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