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和风餐露宿是两个汉语成语,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一、筚路蓝缕
基本含义 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或开创事业的艰苦过程。
出处
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用荆竹编制的简陋车辆;蓝缕:破旧的衣物)。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 反义词:安居乐业(形容生活安定、舒适)。
用法示例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用筚路蓝缕形容开创基业的艰辛)。
二、风餐露宿
基本含义
在风中吃饭,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条件。
出处
宋代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反映诗人长期漂泊的艰辛)。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栉风沐雨(强调不畏风雨的奔波)。
- 反义词:安逸舒适(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用法示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以夸张手法表现长途跋涉的艰苦)。
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侧重点不同: 筚路蓝缕侧重创业或开创性工作的艰辛,风餐露宿更强调生活条件的艰苦。 使用范围
情感色彩:两者均为褒义词,但筚路蓝缕带有更强的奋斗进取精神。
通过这两个成语,可以深刻体会到古人对艰苦奋斗的赞美,以及现代人传承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