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Duanwu Festival)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时间位于农历五月初五,又称龙舟节或端阳节。以下是关于该节日的综合介绍:
一、核心习俗
赛龙舟 通过划龙舟驱赶鱼虾,纪念屈原投江。南方地区尤为盛行,龙舟形似蛟龙,比赛时鼓声震天,场面壮观。
吃粽子
用糯米包裹肉类或豆类,系于竹筒或荷叶中蒸煮。传说为防止鱼虾侵扰屈原遗体,最初以此食祭。粽子种类多样,如碱水粽、肉粽、蛋黄粽等。
挂艾叶与菖蒲
艾叶和菖蒲被认为可驱邪避疫,人们将其悬挂于门楣或佩戴于身上,祈求健康平安。
佩香囊
装入香料的小布袋,佩戴于身驱蚊防虫,亦具装饰作用。
二、文化内涵
纪念屈原: 最主流的传说为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因其忧国投江而设。人们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等方式表达哀思。 驱邪祈福
三、历史演变
端午节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至秦汉时已形成固定节日。随着时间发展,不同地区形成了特色习俗,如广东的碱水粽、浙江的龙舟竞渡等。
四、国际传播
端午节在东南亚、日本等地区也有庆祝,形式多包含龙舟比赛、传统美食等元素,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以上内容可结合英文手抄报的结构进行排版,建议配以龙舟、粽子、艾叶等图片,增强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