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出不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核心含义 指事物或言论连续不断地出现,似乎没有穷尽的尽头。常用于形容现象、问题或创意的持续涌现。
结构解析
- “穷”: 表示“尽、完”的反义,引申为“说尽、表达完”; - “出”
二、出处与引申
典故来源 该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贞曜先生墓志铭》:“神施鬼设,间见层出。”原指神灵或鬼怪的神奇造物接连出现,后引申为事物层出不穷。
引申含义
在文学、艺术、社会现象等领域,常用来形容创新、表现形式或社会问题的持续出现。例如:
- 文学作品中爱国主题的表现已“穷出不尽”;
-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作品“层出不穷”,但理论评论相对滞后。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接连不断(如“思绪穷出不尽”); 层出不穷(如“新技术层出不穷”); 源源不断(如“人才穷出不尽”)。- 反义词
无休止(强调停止不了,但不强调数量多);
有穷尽(与“无穷尽”相对)。
四、使用示例
文学艺术领域
“鲁迅杂文的批判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穷出不尽。”
社会现象描述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诈骗手段穷出不尽。”
个人能力表现
“他的创意总是穷出不尽,总能给人惊喜。”
总结
“穷出不尽”通过“穷”与“出”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事物持续涌现且难以穷尽的状态,既可用于具体现象的描述,也可用于抽象概念的阐释。其内涵丰富,适用范围广泛,是汉语中表达“源源不断、层出不穷”意境的经典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