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严明军纪而采取的极端措施,其核心事件可概括如下:
一、事件背景
街亭的战略重要性 街亭是蜀汉北伐曹魏的重要据点,位于甘肃秦安县东北,是连接汉中与祁山的枢纽。其失守直接导致蜀军退路被切断,北伐进程中断。
马谡的任命与职责
诸葛亮任命马谡为参军,负责镇守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强调“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并嘱咐其“依山傍水,巧布精兵”。
二、事件经过
马谡的违规行为
马谡到达街亭后,未服从诸葛亮“依山傍水”的部署,反而自信地选择在山上布阵,导致军队失去水源和粮道,最终被魏军包围并歼灭。
责任归属与决策
马谡违抗军令,诸葛亮认为其“背叛信任”,且“致胜之策”违背兵法。为维护军纪和法度,诸葛亮不得不按军规将其斩杀。
三、后续影响
政治与军事后果
- 蜀汉失去街亭后,北伐进程受阻,短期内无法恢复战略主动权。
- 诸葛亮为安抚朝野,以马谡首级换取民心,并自贬丞相之职以示承担责任。
个人与团队的反思
诸葛亮事后深感自责,认为未采纳刘备“用人如神”的建议,导致蜀汉失去重要将领。他通过斩马谡强化了军纪,但也暴露了用人不当的隐患。
四、历史评价
诸葛亮的角度: 此举虽痛失爱将,但为蜀汉保留了延续北伐的可能,体现了其“知错能改”的政治智慧。 后世影响
综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权衡个人情感与军纪需求的悲剧性决策,既彰显了其严明法治,也反映了蜀汉北伐的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