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论语》两则

59

一、学而篇《学而》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了又时常温习,不也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会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解析:此句概括了孔子的三大快乐:学而时习的知行合一之乐、朋友来访的社交之乐、以及面对误解的坦然之乐。被朱熹评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强调知行与品德修养的统一。

二、为政篇《学而》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千乘之国,要尊重政事且讲求信用,节约用度且关爱百姓,让百姓按时享受福祉。

解析:此句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强调“仁政”核心,主张通过诚信、节俭和民生关怀实现国家治理,被后世儒家思想奉为治国圭臬。

三、里仁篇《述而》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知追求利益。

解析: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在价值观上的根本差异,成为儒家伦理思想中判断品德的重要标准。

四、泰伯篇《学而》

原文: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以立,仁以为己任,不亦弘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孔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以仁为己任,不亦伟大吗?死而后已,不亦远大吗?

解析:此句激励士人担当社会责任,以仁为己任,成为儒家倡导的“仁人志士”精神内核。

以上译文综合了多个权威版本,力求准确传达原文意境。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语句的背景或哲学思想,可参考《论语》注释与评析。